双胜镇合作经济体激活现代农业发展“因子”
时下,走进科左后旗双胜镇二道河子村,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在靠近西辽河河堤的一块田里,正在察看玉米长势的王长喜告诉笔者: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就出去打工了,今年不同,由于自家粮食的产量每年都比较高,合作社雇了他和其他3名村民作为“田管”,管理合作社的耕地。“等到秋收的时候,如果没有大灾,能分到一万多块钱。”王长喜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年初,二道河子村成立了李洪臣农业种植合作社,共有105户村民将耕地以返租倒包、代耕托管的形式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合作社负责人李洪臣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村外出务工的农民有150人,每年春耕,他们都要回来一个星期左右,每人每天的工钱按150元算的话,全村的损失就达十几万元。在买种子、化肥的钱上,因为合作社购买的量大,运费由厂家负责,这样又节省了一万多元。另外,因为种植规模较大,使用的都是大型的机械,燃油也节省了不少。统计一下,一亩地的投入较往年自家种要节省100多元。最关键的是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没有了种植风险,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
二道河子村李洪臣农业种植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是双胜镇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从年初开始,该镇党委、政府和嘎查村负责人、村民代表一道,反复探讨推进现代农业的模式方法,通过会议研究、调研座谈、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最终确定了在试验村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土地、农机、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集中连片、大规模、高质量的田地。
除了成立标准化农业种植合作社之外,该镇还在丰富村设点尝试村集体经营土地管理的模式。今年,丰富村集体经营耕地548亩,其中以返租倒包形式承包268亩,代耕托管280亩,运营资金由镇村两级垫付,共计35万元。该村采用精耕细作、全程现代化经营管理等方式,以畦田、大小垄种植及其他科学耕作技术为主,力争达到亩产吨粮的目标。与种植合作社不同的是,收益归集体所有。这样,一方面使农民摆脱了耕地的束缚,可以常年打工,另一方面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对全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集约种植、规模作业、科技支撑,双胜镇通过积极探索,开拓出一条百姓增收致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