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旗构筑“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通知
|
|||||||||||||||
本报讯 科左后旗按照扶贫开发“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以贫困人口增收为核心,以精准脱贫为落脚点,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提高“三到村三到户”精准度,加快金融扶贫实施步伐,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2016年,该旗预计实现1.4万贫困人口脱贫。 完善建档立卡,进一步精准识别。各苏木镇场组织嘎查村和驻村工作队,依托建档立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贫困人口进退机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市委提出“七看一公示”的办法全面开展贫困人口核查工作。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符合脱贫条件的和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对非建档立卡的农牧民中因灾、因病或因学等原因致贫返贫的,实行动态管理。 分类施策,制定精准规划。各苏木镇场组织嘎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根据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实际,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做好嘎查村和贫困户的扶贫规划。嘎查村脱贫规划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内容;贫困户脱贫规划,在充分征求贫困户的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实际并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分类制定,确保脱贫规划精准。 结合实际,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全力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将贫困嘎查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列入规划、优先组织实施,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 继续将黄牛产业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强棚舍、窖池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积极争取贴息低息贷款,逐步扩大养殖覆盖面和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标准和效益。同时,大力发展肉羊、水稻、庭院经济、家禽、蔬菜、有机农作物等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农畜产品加工、运输等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有效改善居住条件。结合新型城镇化,鼓励贫困农牧民进城务工、购楼。实施生态扶贫。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将“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经济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湿地保护和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实施教育扶贫。着力改善农村牧区基本办学条件,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学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实施医疗救助扶贫。加强全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完成旗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确保全旗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全面推行“家庭病床”服务,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实施社会保障扶贫。严格落实低保、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政策。实施金融扶贫。扩大金融扶贫覆盖面。2016年,投放农业银行“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不少于1.5亿元;投放信用联社“央贷扶”工程贷款不少于1亿元;投放中合农信小额贷款不少于5000万元;投放扶贫互助资金不少于700万元。实施行业扶贫。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国家重点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等政策优势,积极向国家、自治区、通辽市争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对到位的项目资金有效整合,集中投向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聚焦推进扶贫攻坚,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强化涉农企业和合作社带动作用。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涉农企业、合作社带动、吸纳更多的贫困户,确保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收益。开展“互联网+”电商扶贫。支持电商企业拓宽贫困嘎查村业务,加强农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和电商人才引进与培育。加大社会扶贫力度。积极对接省、市、旗级领导包联帮扶工作,发挥旗工商联、红十字会、残联、团委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力军作用,并积极鼓励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增强脱贫攻坚社会合力。 |